查看原文
其他

林毅夫:改革开放“四十年”,世界看到了“中国智慧” | 社会科学报

2017-12-25 林毅夫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改革开放四十年

明年就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四十而不惑,很值得藉此机会对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鸦片战争以来,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共有六代知识分子。第一代是推动洋务运动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第二代是推动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黄兴等;第三代是推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等;第四代是五四运动以后进入大学,毕业后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抗战的那一代;第五代是1949年建国以后,进入大学,毕业以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那一代;第六代就是,1977年恢复高考,那段时间进入大学,毕业以后参加改革开放的这一代。

原文:《四十年改革开放看中国智慧》

作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林毅夫



跟前面五代知识分子来比,我们这一代是最幸运的。习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里面提到,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更有信心、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书记能讲这样的话,最主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这40年取得的成绩。


这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


发挥后来者优势


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是发挥了后来者优势的潜力。

 

 

经济发展代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靠的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不能只靠印钞票,我们的经济规模增加了32倍是真实的增长,这只能靠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怎么实现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呢?有两个主要机制。一是现有的产业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让每个工人生产出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东西;第二,要不断地涌现附加价值更高的新的产业,把劳动力、资源、资本从附加价值比较低的产业往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业转移。这两个主要机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样,都是公平的。但是有一点不一样,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以后,他们的技术和产业的附加价值在全世界一直都领先,处于国际技术和产业的前沿。他们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只能自己发明,发明投入成本非常高,风险非常大。



发达国家过去100多年来平均每年人均收入的增长,也就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2%,加上人口增长等,发达国家在过去100多年来,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就是3%。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也要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所谓技术创新指的是在下期生产时用的技术比现在的技术好就是技术创新;进入的行业的附加价值比现在的附加价值高就是产业升级,不见得要新发明,只要把其他国家用过的、成熟的技术和产业转移过来,只要他的技术比自己的技术好,附加价值比现在产业的附加值高,就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在经济学上把这种可能性叫做“后来者优势”。

  

如果用引进的方式,成本会比自己发明低,风险也会比自己发明低很多,发展中国家如果懂得利用后来者优势,它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比发达国家高。能高多少呢?理论上只能说有正面效应,具体多少是一个经验的问题。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0多个经济体,有13个经济体利用后来者优势取得每年7%或更高、持续25年时间的快速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成为这13个经济体当中的一个。

  


怎样才能够让一般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跟发达国家一样高?应该就是劳动生产力水平跟发达国家一样高。如果劳动生产力水平跟发达国家一样高,产业就必须跟发达国家一样先进。“国强”就必须有军事工业,发达国家的军事工业就是靠发达国家最先进的工业生产的。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取得了政治社会稳定之后,在50年代提出了“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的战略。但是先进技术在发达国家有专利保护,如果要取得这些技术,要交很高的专利费。更重要的是这些先进的产业和国防安全有关,即使愿意交专利费也不见得能取得技术。因此,就必须自己去发明这种技术,也就没有后来者优势了。

  


而且问题还不仅如此,那些先进的产业资本非常密集,当时中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社会,资本非常短缺,在资本非常密集的产业没有比较优势。

  

只有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改变了发展的战略,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出口产业。这些产业符合我们的比较优势,并在政府的因势利导下,克服各种软硬基础设施的瓶颈,形成了竞争优势,占领了国内国际市场,创造了利润,积累了资本,比较优势变化,产业随之升级,在产业升级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后来者优势。


不能照搬外国的理论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非社会主义的国家,都同样在他们第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下,想快速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推行的思路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想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去建立现代化的大产业。以致政府对市场有很多干预,造成很多扭曲,即使能把一些现代化产业建立起来,但是都是靠补贴,效率非常低,跟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在扩大。

  


在80年代90年代开始转型的时候,当时普遍的看法是计划经济不如市场经济,所以要向市场经济转型。要转型就必须以休克疗法推行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把政府的一切干预、保护、补贴取消掉,才能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功能。他们认为这样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制度。但是这样做忘记了在过去的发展思路下,建立了一大批规模很大、资本很密集的企业,把保护补贴都取消掉,这些企业就都垮台了,造成大量的失业,社会不稳定,政治不稳定。

  


中国为什么能够维持稳定且高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我们并不是照搬外国的理论。小平同志讲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摸着石头过河”——既然这些大的国有企业不给补贴活不了,那就给转型期必要的保护补贴;同时放开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准入,不仅放开了准入,而且还积极因势利导让它快速发展。

  

开始时,全国的基础设施很差。要把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必须有好的基础设施,既然没有能力同时把全国的基础设施建好,就先搞特区、加工出口区、工业园区。当时为了帮助大型的国有企业,政府对市场有很多干预,营商环境非常差,政府又没办法一下子把所有的干预取消掉。因此就在特区、加工出口区、工业园实行一站式的服务。靠这种务实的方式,很快把劳动密集产业的比较优势变成了竞争优势,带来了连续38年每年9.6%的增长。

 

 

快速发展积累了资本,我国逐渐从一个资本短缺的经济体成为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比较优势发生了变化,许多原来不具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了我国的比较优势。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把转型期遗留下来的那些保护补贴和干预扭曲取消掉,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能够实现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原因,而有些转型中国家却发生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


给世界提供中国智慧


从这样的一个反思里,可以学习一些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益的经验教训。

  


第一,经济要发展成功,就必须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够形成竞争优势。我们是中等收入国家,按市场汇率计算,我国人均GDP是8100多美元,美国是57000美元,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这代表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跟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还有很多后来者的优势可以挖掘。中国经济保持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在全世界还是高速增长。这个状况在短期内不会变化。但它的前提就是我们必须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第二,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一定会有很多扭曲、干预、落后的地方,这些都是有原因的,不能照搬教科书来解决,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上不断创新。这也是十九大所讲的,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不能简单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教科书的理论。如果能这样,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可以保持相对较快的速度,到2035年,初步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2050年,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取得的经验教训,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也有参考、借鉴的价值。因为经验和理论的适用性,取决于条件的相似性。

  


过去发展中国家在追求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当中,通常有一种西天取经的心态,认为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理论学会,拿回来实践就能帮助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实现民富国强的目标。这样做出发点非常好,结果却令人失望。

  

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条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是比较接近的,根据中国的经验提出的理论,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会有比较好的参考借鉴价值。中华民族有伟大复兴的梦想,每个发展中国家也都有成为现代化、工业化的高收入国家的梦想。中国的经验、理论对他们会比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理论有更好的参考借鉴价值。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或许能迎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新时代、新世界的到来!(本文为作者在第二届国家发展论坛上的发言,张彤整理)


-The end-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88期第2版,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大家都在看-

全面开放新格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 | 社会科学报

开放的多元文化语境,重新定义世界文学的大小 | 社会科学报

余永定:资本项目开放,真的好吗?丨社会科学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